[评论]从来天下士,都在布衣中——笑傲江湖男儿篇
一、如何不爱令狐冲
如果要我在金庸的小说中做一个排名,笑傲江湖是会被我排在第一位,倒不是因为它写得最好,是因为我最喜欢,是因为有令狐冲。
第一次看笑傲江湖,是在高中时候。对金庸崇拜得紧,觉得做人便得如令狐冲一般才好。
金庸写令狐冲的出场,用了大半本书。以至于初看者,都会误以为主人公是林平之。其实用林平之做主人公,倒也挺符合一般小说的模式的:一个年轻的世家弟子英雄救美,遇上了女主角一位武林中重要人物的女儿(岳灵珊),却又因家藏绝学惨遭灭门奇祸,从此踏上复仇之路……什么样的元素都有了,谁知半路却又杀出个令狐冲来。
然后是倒述,陆大有、定逸、青城弟子、泰山道人、仪琳……各有各的说法。这样的手法,金庸其实是常用的,天龙八部中写慕容复,飞狐外传写胡斐、胡一刀父子等,都是如此,但这一次更进一步,写得酣畅淋漓,令人眉飞色舞。仪琳回忆那一段,最让人荡气回肠。
终于出场了,却是在妓院里(岳不群也在这里,好玩之至),面对着余沧海的咄咄逼人,令狐冲哈哈一笑:“这叫做明知故问,在妓院中,还能干什么来着?”(第五回)这是金庸的小说里让我印象最深的对白之一,还有一句是射雕英雄传中,郭靖得悉有人要放豹子咬拖雷,韩小莹问他:“你怕吗?”郭靖说“怕。”那时候的郭靖还只是个孩子,当然是怕的,但怕也要去,那个才是郭靖。
总觉得令狐冲是个真正自信的人,因为他了解自己。对他来说,一个人的内心道德准则才是最真实最重要的,社会规范相对之下要虚伪得多。对于这一点我很矛盾,现代社会的法治,是建立在人性本恶的基础之上的,用社会契约来规范人的行为,自然说不上如何高尚,但却理性得多。对金庸的小说中出现的批判化倾向,我更愿意认同为一个成人的梦想和精神的洁癖。虽然我热爱令狐冲,并希望自己是个这样的人。
是个什么样的人呢?最近看到一篇文章,考证书中《笑傲江湖》曲子的来历。大意是说,在书中,金庸交代这首曲子脱胎于《广陵散》(广陵散以及聂氏姐妹的故事在古风里柔柔和雪无寻都介绍过,呆会儿看能不能找到,再翻上来)。而令狐冲在性格上应该有那么一点聂政的影子。但似乎金庸的重点不在这里。第七回里他用了很长一段话来讲解为何《广陵散》如此出名,并借曲洋口说出很敬佩嵇康。嵇康是魏晋时期著名的学者,也是“玄学”的代表人物之一。他的思想出于老庄道家,由于对当时的政治上的不满和失望,他聚隐清谈,不顾世事,鄙视礼法,追求老庄的那种‘小国寡民’的社会理想。金庸在这里写他应是含有深意的,笑傲江湖到底意味着什么?“功成,名遂,身退,天之道也。”这种浪漫的理想延续着中国传统文化人几千年的梦,金庸在这方面应是有很深的体会的,反应在笑傲江湖中极大可能有这个意思。
金庸在《笑傲江湖》的后记中说,令狐冲其实是个隐士。
究竟是个怎么样的人呢?他是个性情中人,宁可人负我,不可我负人。也是个胸怀坦荡的人,行事只求无愧我心。他深情,爱到深处人孤独,也是个寂寞的人。
这种寂寞,是因为情怀的无处可诉。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,他显得太特别,注定了他的一生会是悲剧。金庸让他有个美丽的结尾,是一种不甘心,一种对自己对理想的仁慈。这种不甘心或者仁慈,或许又是因为,他不是个太执着的人,不偏激,不主动,他是个隐士。
他其实还是个不太会表达自己的人,爱或者感激,他放在心里,却不知道该怎么说出来,或者说他没有想到要说出来。他聪明机变,谁都佩服,实际上,他却是个很简单的人,因为简单,反而让他可以认识生生命的真相。
还有,很重要的,他是个骄傲的人。第十八章中,令狐冲在少林寺养伤,师门恩断,江湖义绝,黑白两道俱以之为敌,方证大师欲收他为徒,金庸是这么写的“但便在此时,胸中一股倔强之气,勃然而兴,心道:‘大丈夫不能自立于天地之间,腼颜向别派托庇求生,算甚么英雄好汉?江湖上千千万万人要杀我,就让他们来杀好了。师父不要我,将我逐出了华山派,我便独来独往,却又怎地?’言念及此,不由得热血上涌,口中干渴,只想喝他几十碗烈酒,甚么生死门派,尽数置之脑后,霎时之间,连心中一直念念不忘的岳灵珊,也变得如同陌路人一般。”令狐冲行事,常常在一念之间,是非天地,全然改变。他不是个城府深,对人生有计划有安排的人,这样的人,是好朋友,好情人,却又如岳夫人所说,他不会是个好丈夫。我这么说,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我也是个这样的人。自然,只是指这一点。
曾经看过一部电视剧,一个人女人的前夫来找她借钱,一霎那间那个女人目瞪口呆,然后慌慌忙忙的拿存折取钱,送走了前夫,她倒在姐妹的怀里痛哭,问她为什么,她说:“他曾经是那么骄傲的人,现在却……”那刻心隐隐做痛,想,如果那个男人是令狐冲,岳灵珊大概也会这样子吧,只是如果是令狐冲,他会来的岳灵珊吗?
二、绝代人杰向问天
在《笑傲江湖》中,最让我心折的其实不是令狐冲。
温瑞安评《笑傲》时说,书中有一大枭雄,两个人杰。枭雄是任我行。任我行神功无敌,心计深沉,困于西湖之底近十几年,壮心不已,愈老弥炽,并世更无第二人,脱困之后,收梅庄四老,闹少林寺,服上官云,闯黑木崖,斗东方不败,无一不是惊世骇俗,惊天动地,而华山之上的布局,若非突然不治,武林只恐已当真是“日月神教,一统天下”。这样一个人,这样一个连名字都叫做任我行的人,不是枭雄,谁是枭雄?
左冷蝉本来也武功好,心计深,野心大,是一大枭雄人物,任我行也曾说与他大对胃口,然而毕竟偷偷摸摸,太过小气,且处心谋虑数十年的五岳并派,最后却被岳不群轻而易举取而代之,才智上差了一筹,不足以称雄。
岳不群等而下之,是个一流政客而已。做人如岳不群,无趣之至。
但即便是算上任我行,笑傲江湖中真正令人心折的却是向问天,天王老子向问天。《笑傲江湖》实在是一本才气纵横的才子之书,每一个人物的出场都堪称经典。令狐冲千呼万唤,莫大先生神龙偶现,风清扬仙踪无痕,任我行风雨欲来……最经典的,却是向问天。
旷野,小亭,酒,密麻围在四周的惊恐、好奇、热闹、……的武林人士,月白的长衫,花白的长须,瘦的人。手上缚着的铁链。“令狐冲凝神向那老者瞧去,只见他……手持酒杯,眼望远处黄土大地和青天相接之所,对围着他的众人竟正眼也不瞧上一眼。”
只读到这一句,便让我豪气顿生,热血沸腾,如令狐冲一般,“心生敬仰”,只觉生平所见所闻英雄人物,更无第二人有此气度风范。这样的一个向问天,在央视拍的电视剧里,却是坐在小亭里,拍着桌子气急败坏地大骂“不怕死的过来……”,一付地痞流氓的样子,鉴于古风众人对央视的反感和对此电视剧的认识,我便不在此再罗嗦什么,我怕我到时候又会破口大骂“去你妈的”,总之,央视里的那个玩艺儿可以是王五麻六张三李四,却绝会不是向问天,绝不会是那个视天下英雄如草芥、被人叫做“天王老子”的向问天。
令狐冲对向问天是极为心折的。他原本是个很奇怪的人,生性随和,和任何人都可以称兄道弟,生死相交,但心底的深处其实是非常骄傲的,未心将很多人放在心上。他有很多朋友,每个人他都真心的对待,却并不是全心全意。如田伯光,与他一战倾心,从此全力维护令狐冲。但两相比较,田伯光对令狐冲是十分,令狐冲对田伯光大概却只是五分。当田伯光成了不可不戒,令狐冲也只是大吃一惊,大感荒唐好笑,为他报仇的意思却半分也没有的。而令狐冲对向问天,却是生死与共(依他的性子,只怕和谁都可以生死与共,一点都不稀奇),最重要的是他从不怀疑向问天。为向问天所做的事,连原因都不问的。向问天便是这样一个人,蹂躏天下英雄的任我行也得唤他向兄弟,天不拘地不管的令狐冲,对他五体投地,数千人的围攻,他却连逃跑都不屑,“向问天这一展开轻功,当真是疾逾奔马,瞬息之间便已在数十丈外。后面数十人飞步赶来,只听得数十人大声呼叫:‘向问天逃了,向问天逃了!’向问天大怒,突然回身,向前冲了几步。”
这个才是向问天,这样的向问天,才配被称做“天王老子”!
那时候初听说要拍笑傲江湖,曾经想,这个人,也许可以让姜文来演,倘若能瘦些更好。只是这样一来,让人疑心,温瑞安说,向问天的外号叫做天王老子,这样一个人,任我行能容得下他吗?
三、青衫落拓江湖行 襟上谁怜旧酒痕
原本的计划,这时候该写东方不败或者风清扬了。
莫大先生是自己跳出来的。早晨打开机器,突然念到这两个句子,便觉得是莫大先生来了。是他来了,总有些突然,甚至突兀,在你毫无准备时出现。
这个在书中有些落魄的老人,其实是个很重要的人物。江湖开始失衡的时候,他是那只微妙的平衡器。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人生态度,有人进取,有人恬退,有人野心勃勃,有人胸无大志。莫大呢?他是哪一种人?对待黑暗和丑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姿势,莫大先生是个懂得壕堑战的战士,他深沉、大智、迂回作战,会保护自己,他是个有责任心的人,懂得怎样在弱势的情况下求取生存。
五岳派中,衡山最弱,然而在五岳兼并战中,泰山垮了,恒山差点覆灭,华山变了颜色,衡山却坚持到了最后,这个看似弱不禁风的老人,却实在是个让人好生敬仰的英雄人物。只是这坚持,付出了很大的代价。
刘正风评介自己的师兄时说,莫大先生的琴声一味凄苦,不忍卒闻。其实莫大先生内心,只恐比琴声更苦十分。为了不至于予人口实,使衡山覆巢之下,他牺牲了刘正风一门,也承受了江湖对他的误解。如果要拍笑傲江湖,我一定会加一场戏:凄风,冷月,衡山全景,大堂特写,烛光,瘦弱的莫大先生,二胡……该配什么样的音乐呢?二泉映月吧,就是它了。
在书中,除了那些美丽的女人和向问天,最理解令狐冲的是莫大先生。在衡山郊外,莫大先生杀了费彬,令狐冲在场,他却不发一言,什么都不交代。汉水鸡鸣渡的小酒店里,两人举酒一饮而尽,相对大笑,莫大先生对令狐冲说:“光明磊落,这才是男儿本色。”他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?他们并不是同一类人,但在莫大的心里,未始不希望自己如令狐冲一般“闲云野鹤,无拘无束,也不必管他甚么正教魔教”。
杀费彬是一个诡异异常的情境。“忽然间耳中传入几下幽幽的胡琴声,琴声凄凉,似是叹息,又似哭泣,跟着琴声颤抖,发出瑟瑟瑟断续之音,如是一滴滴小雨落上树叶。令狐冲大为诧异,睁开眼来。费彬心头一震:‘潇湘夜雨莫大先生到了。’但听胡琴声越来越凄苦,莫大先生却始终不从树后出来。”“莫大先生向刘正风走近两步,森然道:‘该杀!’这‘杀’字刚出口,寒光陡闪,手中已多了一柄又薄又窄的长剑,猛地反刺,直指费彬胸口。这一下出招快极,抑且如梦如幻,正是‘百变千幻衡山云雾十三式’中的绝招。”“莫大先生一剑既占先机,后着绵绵而至,一柄薄剑犹如灵蛇,颤动不绝,在费彬的剑光中穿来插去,只逼得费彬连连倒退,半句喝骂也叫不出口。曲洋、刘正风、令狐冲三人眼见莫大先生剑招变幻,犹如鬼魅,无不心惊神眩。刘正风和他同门学艺,做了数十年师兄弟,却也万万料不到师兄的剑术竟一精至斯。一点点鲜血从两柄长剑间溅了出来,费彬腾挪闪跃,竭力招架,始终脱不出莫大先生的剑光笼罩,鲜血渐渐在二人身周溅成了一个红圈。猛听得费彬长声惨呼,高跃而起。莫大先生退后两步,将长剑插入胡琴,转身便走,一曲‘潇湘夜雨’在松树后响起,渐渐远去。”
莫大先生来突然,去得也突然,便如他出场一样,仿佛天下之事,俱不曾在意似的。而武功之高,让人眩目,这一节,看得人紧张莫名,直怪金庸为何不早些安排莫大出场,好救了那个可爱的曲非烟。
出场,又仿佛诗意,春天的雨还在淅淅沥沥着,小茶馆里闷着一群江湖豪客和流言蛮语,突然响起的琴声,继续而幽远,苍凉的歌声,青衫,那个瘦长而枯稿的老人,忽闪的青光是什么?茶杯断了,魔术吗?
歌声还在,“叹杨家,秉忠心,大宋扶保……”“金沙滩,双龙会,一战败了……”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歌,他预感到什么?
人呢?
四、绝代有佳人,幽居在山谷——风清扬
中国古人有用美人誉君子的惯例,有人考证说是中国的士大夫知识分子大多女性化,有同性恋倾向。是不是这样我不知道,杜甫好像是不在此例的,虽然有人说过中国古代的文人大多风流,只有杜夫子没有这方面的记录,估计有问题——自然有问题,杜夫子一生穷苦,何曾安逸过呢?
佳人绝代,风清扬倒当得此誉,虽然全书他只出场过一次,就是在思过崖上,教令狐冲学剑,但来痕,去无迹,仙踪无定,飘尘出逸,俨然神仙中人。说是君子,却又似乎不大象,至少言谈间与传统印象中的道德君子是相违,第十章授剑时令狐冲说“就算他真是正人君子,倘若想要杀我,我也不能甘心就戮,到了不得已的时候,卑鄙无耻的手段,也只好用上这么一点半点了。”风清扬便大喜,朗声道:“好,好!你说这话,便不是假冒为善的伪君子。大丈夫行事,爱怎样便怎样,行云流水,任意所至,甚么武林规矩,门派教条,全都是放他妈的狗臭屁!”
一时文雅,一时又说粗口,这样子说话的,还有一个莫大先生,唯大英雄能本色,这两个人才是真正的君子。令狐冲把风太师叔当作自己的亲人,而一见莫大先生“瘦瘦小小的身子,胸中登时感到一阵温暖”。
说话文雅粗鲁夹杂着来的,《雪山飞狐》中出现过一人,是个和尚,但那是个小人,与风清扬、莫大是没得比了。
风太师叔名字叫做清扬,做人也飘逸得很,思过崖上令狐冲打败田伯光,学会独孤九剑之后,他便不曾再出现过。其实风清扬和令狐冲一样,是那种看得开,放不下的人。所以才 “从此不再见华山中人”。令狐冲曾说,到不得已,“卑鄙无耻的手段,也只好用上这么一点半点了”,但实际上书中却连一星半点都没有用过。第二十七章任我行与方正大师比武时,方证扳回劣势,令狐冲松了一口气,“忽想:‘为甚么我见方证大师要输,便即心惊,见他扳回,则觉宽慰?是了,方证大师是有道高僧,任教主毕竟是左道之士,我心中总还有善恶是非之念。’”这段话很能说明问题。
全书的最后,其实还有一个疑问,少林、武当驰援华山,说是风清扬让桃谷六仙报的信,要武林同道齐聚恒山共同抗敌。这却正好中了任我行的计。任我行把风清扬列为他所佩服的三个半高人之列,却如此容易中计,不免有些令人诧异。而联想到华山气剑之争时,风清扬中了美人计,逼不得已最后只能退隐,似乎风清扬与令狐冲一样,虽然聪明过人,武功高强,于计诈谋略,却是一窍不通的。
对这一节,温瑞安以为是方证大师的托辞,理由是:当时风清扬若在,断无理由在日月神教大举进攻朝阳峰时,任由任我行横行得逞,也不会在令狐冲下华山之后,对任我行的暴毙一无所知。而且让桃谷六仙传信也让人疑心,这六兄弟天真胡闹,所说的话,方证也许信,冲虚可会大加疑心。方证大师既托辞风清扬正传令狐冲内功心法,来骗他学少林派易筋经,解去「吸星大法」反噬之害,说不定也是托辞风清扬请援,如此方才可以说服令狐冲,不致拒绝武当、少林之援。方证是个老实人,老实人说谎,威力往往惊人:)
笑傲江湖中,东方不败和风清扬一样,也只出来过一次。出场便是毙命时,留下无边的震憾。这个人,和他的武功一样,都已成武侠小说中的绝响,只是这个人和他的作为都太过恶心,不说也罢。
五、一时豪杰皆行阵
岳不群的形象塑造得相当成功,也是个十分复杂的人物。然而奇怪的是,这样的人反而更适合在银屏上表现些。吕版里面的那个岳君子和央视中的巍子,都演得挺好。
岳不群的虚伪,伪得相当彻底。掩饰得也非常成功,这样子做人很痛苦,一般人学不来。有个很好玩儿的现象,令狐冲、宁中则等人跟岳不群在一起那么久,都不认识岳不群的本来面目,林平之反而最先认识到他的虚伪。同类之间总是敏感的罢。
林平之本性倒不见得如何坏,生长于富贵之家,却有侠心,有骨气,杀了余沧海的儿子纯粹是因为打抱不平,那时候的岳灵珊化了妆,并不能让人英雄救美。卒遭大变,表现也还可以,一直到衡山,仍然可圈可点,群玉院中,余沧海追杀令狐冲,危急时刻他叫了一声“以大欺小,好不要脸。”大有英雄气概。这样一个少年,最后却成了岳不群第二,委实让人无话可说。
在小茶馆里,莫大先生剑断茶杯时,林平之大为倾服,寻思着得此人为师,家仇或可得报,然而造化弄人,最后却成了华山弟子。
华子众弟子中,除了令狐和小林子,其他多碌碌之辈。小猴儿陆大有却是好朋友,好兄弟。小猴儿生性滑稽,语多风趣,是华山上除了令狐冲外最令人解颐之人。这样一个人,却死得太早。杀死他的凶手劳德诺最后被盈盈拴了几只大马猴,也算是报应。出了我心中一口恶气。
滑稽风趣,自然要提桃谷六仙。我以为金庸是深行传统艺术之精髓的,京剧的表演里经常要安排几个小丑,借以活跃气氛。在一个剧团中,可以没有名旦小生,却再也不会没有小丑。桃谷六仙插浑打科,笑料百出,所说的话,看着都是废话,却也让你连多余的字都找不出来,这却是金庸的本领,让人不得不服,其文字功夫炉火纯青,不作第二人想。
说到桃谷六仙,有一个最大的问题,他们到底有多少岁了?刚出来的时候说是六十岁左右,在黄河老祖那里被鱼网捕住,对话间三十年前偷桃,一笔糊涂帐。这六人说话颠山倒四,要算清楚,实在是难题。
不戒和尚是个相当概念化的人物,很好玩儿,也仅只是很玩儿而已,而他的怕老婆,又让他有了非概念化,金庸出笔,神出鬼没。
田伯光除了好色,却也没有别的弱点。倘在现代,只恐是个让人羡慕的风流少爷。很喜欢这个人,可以做朋友。
方证大师着墨不多,却让人感动,令狐冲率众攻打少林寺,方证大师宁堕少林威名,率合寺之众撤离。与任我行大战,被人使诈,却坦然地道:“任施主使智不使力,老衲原是输了。”传授令狐冲易筋经神功,托辞风清扬。其人心胸,委实光风霁月,海阔天空。
同样令人感动的还有方生大师。和令狐冲斗剑,他不说自己手下留情,却谢过令狐冲的及时停手。盈盈杀了少林寺三名弟子,他也不在意,反而留下小还丹。这样一位僧人,金庸自己都无法形容,只是说:“轻声诵念经文,渐渐的容色转和,到后来脸上竟似笼罩了一层圣光,当真唯有“大慈大悲”四字,方足形容。”
笑傲江湖全书的引子是余沧海抢夺辟邪剑法。余沧海是个真小人,虽然可恨,却不可恶,爽快利落,且有胆识,比木高峰之流强得多。
衡山派出场人物不多,却都很重要,莫大先生和刘正风不说,即使是金眼雕鲁连荣,也引出了桃谷六仙,华山避祸一场戏。刘正风矮矮胖胖,一幅土财主的模样,但却是个胆识过人的艺术家。嵩山派卒起发难,刘正风“神色木然,缓缓坐了下来,右手提起酒壶,斟了一杯,举杯就唇,慢慢喝了下去。群雄见他绸衫衣袖笔直下垂,不起半分波动,足见他定力奇高,在这紧急关头居然仍能丝毫不动声色,那是胆色与武功两者俱臻上乘,方克如此,两者缺一不可,”
小人物中还有一个很特别的人物,初看的时候对他印象特别深刻:泥鳅游迅。滑溜成那样子的人物,自然是左右逢源的。只可惜心太贪,死得不值。
金庸写人物,很少把一个人写得彻底坏或者十分好的。即使是坏人,也有他感人的一面,柏桐双奇争相为对方而死,许多所谓的君子也是做不到的。
六、外一篇:自由梦想之笑傲江湖曲
《笑傲江湖》是一首琴箫合奏的曲子,金庸在书中交代说,它是日月教曲洋和衡山刘正风根据古人嵇康的《广陵散》改编创作而成。曲名《笑傲江湖》,自有深意,然而二人因此却终究不能为正邪两派所容,死于小人之手。死之前在合作一曲之后,将曲谱交给了令狐冲。
也只有如令狐冲者,才配、才懂得拥用这旷世一曲吧!总觉得,这首曲子和这个人,是一种象征,是金庸对侠的浪漫,是侠对自由的梦想。
《广陵散》和嵇康,对很多人来说都是耳熟能详的。
嵇康字叔夜,本姓奚晋书说他:“有奇才,远迈不群。身长七尺八寸,美词气,有风仪,而土木形骸,不自藻饰,人以为龙章凤姿,天质自然。”是个美男子,性烈而才隽,好任侠,孙登担心他不为世所容。身灵手巧,喜欢打铁,非汤武薄孔孟,与向秀、阮籍、山涛、王戎、刘伶、阮咸等人常做竹林之游,时称“竹林七贤”。
极可爱的一个人,历来书中关于他的闲闻轶事很多,常出人意表,不与俗同。与山巨源绝交,同钟会打机锋,是众人皆知的。《太平广记》三百十七引《灵鬼志》说:嵇康尝于灯下弹琴,忽有一人长丈余,著黑衣革带,熟视之。乃吹火灭之,曰:“耻与魑魅争光。” 刚肠疾恶,轻肆直言如此,人不可及。
嵇康是魏晋奇才,晋书说他“学不师受,博览无不该通”。音乐上有天赋,精于笛,尤妙于琴。极爱琴与琴曲,入于痴迷。善于音律,能作琴曲,创作的《长清》、《短清》、《长侧》、《短侧》四首琴曲,被称为“嵇氏四弄”,与蔡邕创作的“蔡氏五弄”合称“九弄”。隋炀帝时曾把弹奏《九弄》作为取士的条件之一。嵇康学琴,有很多迷人的传说,尤以学《广陵散》居多,其中一则是这样的:
尝行,去路数十里,有亭名月华。投此亭,由来杀人。中散(嵇康字)心中萧散,了无惧意。至一更,操琴先作诸弄,雅声逸奏,空中称善。中散抚琴而呼之:“君是何人?”答云:“身是故人,幽没于此,闻君弹琴,音曲清和,昔所好,故来听耳。身不幸非理就终,形体残毁,不宜接见君子。然爱君之琴,要当相见,君勿怪恶之。君可更作数曲。”中散复为抚琴击节日:“夜已久,何不来也?形骸之间,复何足计?”乃手击其头曰:“闻之奏琴,不觉心开神悟,况若暂生。”邀与共论音声之趣,辞甚清辨,谓中散曰:“君试以琴见与。” 乃弹《广陵散》,便从受之,果悉得。中散先所受引,殊不及。与中散誓:不得教人。天明语中散:“相遇虽一遇于今夕,可以远同千载。于此长绝,不能怅然。”
这是传说,中国人喜欢此类的玩艺儿,事实上据有人考证说,嵇康的《广陵散》可能是从汉代雅乐郎杜夔之子杜猛那儿学的。真假我分不清。只是这样的来历太过四平八稳,未必有几个人想知道真假。
嵇康学会了《广陵散》,轻易不弹,也不肯授人。他钟爱的学生袁孝尼想学,也没有如愿。史书中对他弹这首曲子的记载不多,耳熟能详的是他临终一曲。这一曲令《广陵散》和嵇康的名字永久的成为一体,不再可分。对后人来讲,嵇康就是《广陵散》,《广陵散》就是嵇康。《晋书.嵇康传》载:
康将刑东市,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,弗许。康顾视日影,索琴弹之,曰:“昔袁孝尼尝从吾学《广陵散》,吾每靳固之,《广陵散》于今绝矣!”时年四十。海内之士,莫不痛之。
《世说新语.雅量》中说:
嵇中散临刑东市,神气不变。索琴弹之。奏《广陵》。曲终曰:“袁孝尼尝请学此散,吾靳固不与,《广陵散》于今绝矣!”
我的猜测,也许嵇康这时是有些后悔的,他说“广陵散于今绝矣”,并不是如曲洋所说把后世人看得小了,大概有些责怪自己的意思。他很骄傲,这骄傲成全了他,却也害了他。
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《广陵散》是因嵇康的死而名声大振,这似乎是一个寓言,一千多年这组琴曲承载着人们太多关于理想的寄托。现在,我们提起《广陵散》或者嵇康(他们已经不可分,浑然一体)时,是一种象征,是对生命、对自由、对尊严的向往和古代知识分子的赞礼。一种属命性的存在也让我们感动痛苦,是这样一个国度,产生了那么多的优秀人物和文化,最终却怎么也容不下他们。翻遍中国的历史,最优秀的人才,往往是最悲凉的存在,并最终由我们亲手摧毁,就好像刘正风和曲洋的死,是由嵩山派发动,最终在所有正派人士的默许中实现的一样。
对五四的彻底批判和否定,是现在还有人在做的。当局的默许和学者的短视,我们开始国学着,传统着。所谓传统,所谓新儒,是什么样的玩艺呢?
《广陵散》又叫《广陵止息》,原是东汉末年流传于广陵地区(即今安徽寿县境内)的民间乐曲,汉代的应璩(190 - 252)在给刘孔才的书信中就提到“听广陵之清散”。有学者和民俗学家考证过,《广陵散》可以用琴、筝、笙、筑等乐器演奏,现仅存琴曲。宋代郭茂倩编《乐府诗集》时把它归为楚调曲。晚于嵇康的潘岳还在他的《笙赋》中这样写:“辍《张女》之哀弹,流《广陵》之名散”。可能有阵子流行过。唐代李良辅编有《广陵止息谱》,共23段;唐代吕渭的《广陵止息谱》有36段,对这两种谱的叙述可见于史书记载。现在见到的古本最早收在明朱权的《神奇秘谱》里,全曲共45段,是现今用于演奏的本子。建国后我国著名古琴家管平湖先生根据《神奇秘谱》所载曲调进行了整理、打谱,据说演出的效果非常好,不过我没有听过,录音盒带曾听过一些片断,当时不大懂这些玩艺,虽然觉得铮铮综综的颇有气势,却似乎还及不上琵琶曲《十面埋伏》。
从春秋战国一直到民国,二千多年的封建统治里,自由,一直是仁人志士的梦想。而侠的出现,让这个梦想有了突破口。韩非子说,侠有三大品质,“弃官宠交、肆意陈欲、以武犯禁”,韩云波先生说:弃官宠交,是对不自由秩序的抛弃;肆意陈欲,是对自由秩序的向往;以武犯禁,是对不自由秩序的反抗。等贵贱,均贫富,反抗权贵,追求自由,历来是武侠小说最重要的主题。也是被金庸反复锤炼的主题。《笑傲江湖》中,令狐冲结交三教九流,无视于名利权位,甚至无视于生死,所追求的,不过是自由二字而已。
前贤在论述《广陵散》时,曾说它激昂慷慨,充满戈矛杀伐战斗气氛。“其曲最不和平,有臣凌君之意”(朱熹)。而嵇康的性任侠,轻生死,蔑视权贵,酷爱自由,正是一个标准的侠客形象。金庸让《笑傲江湖》曲改编自斯,其中深意,大概在此吧!
多侠惯得无拘检,又持长铗过谢桥;传一曲地老天荒,共一生山高水长。然而世俗终难容下空想。这终究只是/只能是千古文人的侠客梦了。